朱国峰 | 五峰书院:两座思想文化高峰发源地
发布: 2022-04-06 16:54: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国峰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2年3月25日第6版

五峰书院.jpg


唐宋以降,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期,浙江各地的书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为中华文脉的传承,作出了自身特有的江南贡献。


res02_attpic_brief.jpg


  五峰书院,作为浙东较早的书院之一,位于永康方岩北侧一公里左右的寿山,因寿山有鸡鸣、桃花、覆釜、瀑布、固厚五峰环列而得名,一直是文人学士讲学之处,是南宋永康学派、明朝五峰学派这两座思想文化高峰的发源地。五峰书院经历了南宋初创、明中期发展、明末清初衰落、清康乾时的复兴等阶段,融自然景观、人文底蕴为一体,浑然天成、文脉所系,至今仍散发出无尽的熠熠光辉。


  明嘉靖时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讲学授徒

五峰书院虽然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正式建成,但其肇始之功却非陈亮莫属。陈亮(1143年—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世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人,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为人才气豪迈,为文汪洋恣肆,力主抗金,恢复中原,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是浙东永康学派的创始人。
  寿山由于地处丹霞地貌区,峰岩陡峭多绝壁,绝壁之下多石洞,石洞深邃且轩敞,大的足有近30米深、40米宽、8米高,可以容纳近千人。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时期,此地建寿山寺,香火鼎盛。隋唐以降,寿山寺渐趋冷落。北宋灭亡后,面对尖锐的民族矛盾,当时的南宋思想文化界异常活跃,学派迭起,书院林立,陈亮作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其家乡永康五峰的青山秀水、别样洞天便成为陈亮讲学授徒的理想之所、首选之地。
  南宋乾道八年(1173年),陈亮在寿山石洞内设帐授学,于此摆开“堂堂之阵”,树起“正正之旗”,以“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势,向他所认为“风痹不知痛痒”的理学发起挑战,开一时文风之先。随后,吕皓、吕祖谦、叶适、时少章等人纷纷来此讲学,四方学子慕名前来。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应陈亮所邀,在此讲学数月,听课者达到数百人。传朱熹正是在寿山石洞讲学的这一时期,完成了《大学章句集注》的著述。陈亮与朱熹二人虽然观点针锋相对,但私交甚好,在陈亮的陪同下,朱熹饱览了寿山五峰的钟灵毓秀、文脉昌盛。朱熹原本想在此建立精舍,后因诸多原因掣肘,只得作罢。现如今,昔日陈亮亲笔的“陈龙川、朱晦翁、吕子旸尝同游”的石刻已然不见,但朱熹亲书的“兜率台”三个大字遗迹仍存,见证着昔日群贤毕至的殊荣。


  讲习内容以倡导阳明之说为主

  南宋灭亡之后,寿山石洞的讲学传统归于沉寂。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永康学子程文德屡试不第,来到寿山石洞,与自己的至交好友一道,重建五峰讲学传统。当时正流行阳明学说,王阳明提倡的“良知之学”,得到当时士人学子的一致追捧。嘉靖三年(1524年),程文德见到了王阳明,并得到了王阳明亲自点拨。自此,永康诸生群起师从王阳明,成为当时的盛况。王阳明由此感叹:“吾道东矣”。在五峰讲学的过程中,程文德的学识也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于嘉靖八年(1529年)被钦定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在程文德等人的推动下,五峰讲学的硬件设施也愈发完善。嘉靖元年(1522年),在寿山石洞内建丽泽祠,用来祭祀陈亮、朱熹、吕祖谦,故又俗称“三贤堂”。嘉靖十二年(1533年),撤掉原先寿山寺的罗汉像,在丽泽祠旁兴建精舍,历时三年,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成,命名为“丽泽精舍”。陈京继任金华知府后,题名“五峰书院”。明末,永康学者周佑德又在此建造学易斋,五峰书院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在五峰书院先后主讲席者,有吏部左侍郎程文德、尚宝司丞应典、江西抚州教授周桐、四川左布政程正谊和著名学者应典、程梓、卢可久、周莹等人。

  这些人大多是深受阳明之说影响,讲习内容以倡导阳明之说为主,但并没有太多的门户之见,对程朱理学也不排斥,因此在此学习的人数常有几百人,长盛不衰。书院中的一副楹联集中反映了这种包容并蓄的学术主张:“学术启良知,恍示鸢飞鱼跃;讲堂开胜地,何殊鹿洞鹅湖。”五峰书院盛极一时,继南宋之后,又成为浙东地区的文化高地,清朝程兆选《重修五峰书院记》中记载:“婺之文献至是一再盛,而良知一脉又五峰之所独盛,非他邑所敢拟也”。五峰书院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仅明一朝曾在五峰书院研习的进士就有30多人。


    以书院为祠礼祀先贤

  明末清初,因受战乱波及,五峰书院“道脉仅延一线”。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永康当地的乡贤决定重修五峰书院,对其修葺一新。两浙学政彭元瑞题款“丽泽如新”,在多方努力下,五峰书院又复现昔日兴旺景象。在恢复讲学传统的同时,祭祀型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五峰书院向来尊师重道,以书院为祠,凡书院主讲席或有重大学术建树者,均可崇祀于祠。丽泽祠祭祀的陈亮、朱熹、吕祖谦,丽泽精舍奉祀的王阳明,配祀的应典、程梓、卢可久,学易斋祭祀的何基、王柏、许谦、金履祥等元代金华学派的代表人物等,历来受到浙东学子的高度崇敬。每逢九月重九日,永康及金华府的文人学士,都会齐聚于此,祭祀一众先贤。同时,礼祀先贤之日,亦是讲会之期。文人学士们在此举行讲会、读书会等,互相切磋交流,为一时之文化盛景。
  自清光绪末,随着新式学校的兴起,五峰书院日显颓势。但1943年,永康县立简易师范迁入五峰书院复校。新中国成立后,五峰书院收归国有,受到了较好的保护,1959年以书院为基础兴办永康师范学校,1982年5月,五峰书院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1997年8月,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几十年间,五峰书院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传道授业宗旨的回归。在五峰书院旧址上走出了一大批新式的教师,他们走上讲台,传道授业,为浙东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力量支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峰书院昔日慷慨论道的岁月虽已远去,但其留下的诸多印记,播下的教育火种,却镌刻永恒,永远鲜活地存在于千秋历史中、闪耀于历史丰碑上。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