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荣顺 | 圣人家风助力仁医成长
发布: 2022-03-09 16:34:3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孔荣顺  

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不仅承载着生命的繁衍生长,而且传承发展着精神文化。中华民族特别重视家,并以家为中心,形成了悠久、深厚、丰富的家文化。家风又称门风,主要指家庭的整体风气、风尚,常需要几代人不断地传承发展而成。家风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的精神风格、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总体状态,凝练着家族成员的人生态度、道德素养、信念追求等。有什么样的家庭,便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风一经形成便可能比较长久地存在于家庭中,影响家庭多年,乃至数代。不同的家风影响的时间有所不同。常言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良好的道德家风注重家族成员的道德修养,自然能守住家业,使家风传承长久。耕读传家,通过耕耘保持勤劳的习惯,通过读书保持思想的进步,养成勤劳好学的品格,家族也会长久兴旺。最为短暂的是把富贵传给子孙,却没有让子孙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反而养成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等恶习,富贵也就很快散尽。在圣人家风的引领下,圣人家族多次呈现英才辈出的繁荣现象。历史上诸多中医名家仁医的成就亦得益于圣人家风的濡养。


一、圣人家风的基本内涵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是家风中的佼佼者。圣人家风是由先秦时期的平民家风发展升华而来,以儒家思想为其主旨,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圣人家风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孕育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引领孔、颜、曾、孟四氏家族不断走向辉煌。圣人家风能够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因为有系统的家学和严明的家教作为支撑。圣人家学和家教,是圣人家风传承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本途径。

1、家学

家学是家族内世代传承发展之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传承发展的主要方式。家学的发展兴盛需要数代人不断传承积累。前人将毕生的探索、研究教于子孙,子孙再继承先辈遗志,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再教于其后代。如此传承、积淀了许多代,知识学问渐成系统,才能形成蔚为壮观的家学。可以说,家学是家族精神相承的主要载体,是家族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传承的纽带。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族都具有丰富而悠久的家学,特别是孔氏家族“诗礼传家”的家学发展最为兴盛。孔氏家学是指由圣祖孔子首倡”诗礼传家”及其后裔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家学文化,以孔子整理的“六经”及儒家其他典籍为基本内容。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孔氏家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儒学的精要作为家族精神的纽带和动力,让家族成员保持精神上的富足、品德上的高尚、修养上的自觉。

2、家教

家学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家教。家教是指对家族成员的教育、训导和规范,是传达思想、观念、知识等最直接和快速的方式,是家学传承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古代的家教主要包括言传、身教、家规、家训、族规、族训、家范、家诰、家语等,是长辈对子孙知识经验的传授,更是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养成教育。家庭中一般都有家教,有良好的教育,也有不良的教育。

孔、颜、曾、孟四氏家族都是优良家教的典范。圣人家风的开创者孔子、颜子、曾子、孟子都有从事教育的经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开始就将家教提升到很高的程度。经过几十代人不断探索与积累,四大圣人家族都形成了全面、严明、规范的家教系统。

3、家教、家学、家风相互关系

家教、家学、家风三者是密切关联的整体。家教是传承发展家学的途径和手段,家学是家教的基本内容和根基,家风是家学和家教的结果显现。

传承发展了两千多年的家学是圣人家族特有的部分,是圣人家风保持长久活力的精神载体和能量来源,也是维系家族成员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的精神纽带,使家族具有精神方面较强的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家学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家风的内涵特色,也保障了家风的传承和发展。圣人家学都是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内容,都提倡孝道、礼义、仁爱等道德理念,注重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并行,都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圣人家学又随着社会的变革、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充满生机。这就为家风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增加了家风的活力和生机。同时,家学为家教提供了丰富、深刻的内容,让家教有所依托和归属。家学越丰富,家教越兴盛,家风也就越淳正浓郁。


二、圣人家风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意义

 1、圣人家风筑牢仁医基本素质

家风一经形成便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族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人生方向等,进而决定家族的走向。无数圣人后裔从家学中领悟到先祖的智慧和美德,进而提升修养、潜心向学,成为德才完备的人才。他们又使家学传承下去,使家风历久弥新。

在圣人家风的引领下,圣人家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繁荣现象。家族内学识渊博的学者不可胜数,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广注群经,而且对数学、天文、地理、音韵等多有涉猎,有著述文章陆续问世。医学虽为小艺,但不同时期培养的名医也为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祖国医学体系建立和完善添砖加瓦。

从中医学特点来看,中医名家仁医自然不是谁都能当的,成才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和天赋。首先是外部基础,部分的名医有家族力量和国家力量做支持。比如李时珍出生于医学世家;孙思邈在朝廷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吴谦是乾隆时期的太医院院判等。

更多的是自身条件,比如孜孜不倦追求的信念:张仲景的家族在一场疫病流行中去世的达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的又“十居其七”,这样的痛苦激发了他学医的愿望,于是有了《伤寒杂病论》;黄元御曾在庸医的医治下损失了一只眼睛,从此刻苦钻研医学,成为了中医学火神派的祖师爷;傅青主恩爱的妻子在婚后不久因病离世,这让傅青主十分沉痛,此后他终生未娶,潜心研究医学,也成为了一代名医。几乎所有名医,都在史书有过虚心好学的记载,大部分也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比如张仲景从小博通群书;孙思邈“通老、庄及百家学说,兼好佛典”;葛洪具有极高的道学基础。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他们学习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他们的触类旁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医家孔伯华,山东曲阜人。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后以母病,遂立志学医。16岁时,移居河北易州行医,于当地与名医狄虎堂等人交善。后又于25岁时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于当时名医张菊人、陈伯雅等共事,砌磋学问。1929年,曾参与奋起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并于同年与另一名医萧龙友共办北京国医学院,培养较多的中医人才,时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1955年孔伯华逝世,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亲临他的寓所吊唁。

2、圣人家风对中医文化的促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作为儒家四圣,奠定了儒家文化的根基。以四圣思想为核心建立的圣人家学、家教、家风,自然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家学、家教、家风融入家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中,使家族得以发展繁盛,也使儒学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使中华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随着中医走出国门,中医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逐渐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医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药理和医术。中医的理论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天人合一”强调人、自然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阴阳家阴阳调和、五行生克的理论;儒家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思想;道家祸福相依,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明代张介宾《类经·序》)中医不单纯是一门医学,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内容之广博繁复,令人惊叹,即使是名医,一生也不能穷尽。

尽管中医的内容如此繁复,但古代道家有个著名的理论——大道至简。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中医的繁复也最终能归于一道。扁鹊的道为“防病”;张仲景的道为“用思精”;孙思邈的道为“养生”……这些名医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们能着眼于一道,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最终融会贯通。

3、圣人家风对仁医成长的引导

圣人家风由平民家风升华而来,具有普世性和实践性。重视孝悌仁爱、德行修养和向学志道是圣人家风共同的特色,这也是绝大多数家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所以,圣人家风对其他家族家风的建设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了众多家庭良好家风的养成。

汉代采取“举孝廉”的政策,提升了仁孝思想的影响力,使孝成为我国古代家风的主旋律。近代曾国藩家教的结晶《曾国藩家书》,也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对修身、齐家、教子等起到了有益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利于众多家庭家风的建设。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自序中写道:“老安友信少怀,孔子之愿力也。当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来之愿力也。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而此愿力之在锡纯,又非仅一身之愿力,实乃祖训斯绍也。锡纯原籍山东诸城,自前明迁居直隶盐山边务里,累世业儒。先祖友三公缵修家乘,垂训来兹,谓凡后世子孙,读书之外,可以学医。盖即范文正公“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之意也。锡纯幼时,从先严丹亭公读书,尝述斯言以教锡纯。及稍长,又授以方书,且为指示大意。谓诵读之暇,游艺于此,为益良多,且又遵祖训也。”②由此可见张锡纯从家风、家学中接受到先祖的熏陶和教诲,加上自身努力、穷极医渊,最终成为中西医兼容的名家仁医。

医者必怀有仁心,医术是仁术。我们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临床服务工作中践行圣人家风,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应当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仁爱思想,遵守行业规范,恪守医德,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


三、圣人家风在新时代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参加春节团拜会时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家庭建设,是构建家国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文化传承、家庭教育、社会道德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及实际价值。其与圣人家风的核心思想一脉相承。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观、传统优秀家风文化与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家风精髓传播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继承、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引领作用,既能丰富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方法,又有利于完善当代家风教育理论,实现家庭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对社会思想道德素质整体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影响和决定未来德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社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圣人家风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医学人才成长成才。良好的家风可以厚植文化素养及学习能力,为学习医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育君子品格和健全人格,以“天人合一”思想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与时俱进。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对于名医们来说,强烈的兴趣和孜孜不倦的理由是为“志”,日复一日的坚持是为“力”,适时的外部条件又为他们的成长和流芳百世提供了外力。也印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想要成为一代名医,必然是要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贯彻到底,唯有如此,才能造福时间!

综上所言,经过数千年历史沉淀的圣人家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普世性。圣人家风以丰富的内涵,对本家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引作用,培养出众多德行兼善的医学人才,保证了家族的繁荣发展。圣人家学、家教、家风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部分,促进了儒学的传承发展。历史上,无数家庭以圣人家风为榜样,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与众不同各具特色的优良家风。同时圣人家风作为优秀传统家风的典范,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德医风的建设也具有积极助推、示范引领作用。为此,在更广大的群体中普及圣人家学、家教、家风也很有必要。

 


作者简介

1.jpg

孔荣顺(令字辈),男,1970年10月出生,永靖县太极镇古城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永靖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华儒促会第一批通讯员。

撰写“重用赤芍治疗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合并呃逆探析”、“肝源性腹泻40例临床分析”等论文发表于《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撰写了“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临床分析”发表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撰写论文“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临床观察”发表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等。“一种红外线艾灸装置”2020 年获国家专利。

临床经验丰富,注重《内经》研究,树立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思想,提倡多维立体综合诊疗思维,对神经康复、肌骨康复过程中内环境中医调理有一定见解。



作者:孔荣顺

通讯:孔德双

编辑:孔祥玮

审核:孔祥金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杨朝明 | 齐家宜学圣人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