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谱代代不乱 严格按辈起名自明朝开始
发布: 2018-06-19 23:38:19 来源:联合日报  作者:本站编辑  

     

      孔家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姓族人在自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里遍及全国。为了使族属代代不乱,长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条理,孔氏宗族形成了严格的孔氏家族族谱辈分,并将此形成一种规范条例。据史料显示,从四十五代起,孔氏家族已开始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五十五代为“克”。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在孔府档案中,收藏了一份清朝关于更改孔氏家族族谱辈的档案:“清孔氏世系行辈胤字符同康熙皇太子睿名避讳改为衍字档”。这份档案,记载了孔氏家族有史以来第一次为避讳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幼儿时期就被公开册立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的睿名而更改族谱辈分字的事情。
  由此可见,孔氏家族的家族族谱辈分传承问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时年两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十五年,清王朝下诏加衔曲阜县世职知县东昌府通判。加衔听封,让孔氏后裔知道孔氏家族族谱辈分胤字冲撞了皇太子睿名,遂主张改为衍字。这则档案就是孔衍淳奏请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其对孔氏家族族谱辈分的修改是由,并上疏建议衍圣公“序长幼之伦,别昭穆之次”,将孔氏族人“其余圣裔现任职官及在部有名”的人的孔氏家族族谱辈分“胤”字改为“衍”字。
  据史料记载,康熙帝学习并接受汉族儒家经典,研究中国历朝统治经验,深悉预立储君有利于皇权的连续性与稳固性,是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头等政治大事。他开始接受历代皇位继承的经验,特别是明朝皇位嫡长制继承皇位的历史传统。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一岁零七个月的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他的一生与康熙帝皇储共存四十余年,这则孔府档案中,这位满清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并未登上皇位,继承大统,经历了“两废两立”“九子夺嫡”等众多历史事件之后,被幽禁死于禁宫之中。
  最初的孔氏家谱,只是以抄本传世,记载世袭奉祀的宗子名字。宋、金、元历朝更替,屡值兵燹战乱,其间孔氏谱牒虽进行过重修,但没有正式刊刻。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才又一次组织重修并付印。自此,孔氏族谱甲午年(三十年)一小修,甲子年(六十年)一大修,开启了孔氏家族族谱传承的新纪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在此期间,孔氏家族传承十代,刚好是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十个辈分。虽明清朝代更迭,但孔氏家族族谱辈分的传承并未因此改变,在这份档案中,还存有一份清雍正元年的《符同御名改正案》,进一步印证了“胤”字改“衍”字的家族族谱变更史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孔氏家族派语介绍